[ 更换 ]
银川兼职信息网 - 全国专业的网络兼职信息网站 副业交流群
热门城市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杭州南京武汉天津西安重庆青岛沈阳长沙大连厦门无锡福州济南宁波昆明苏州郑州长春合肥南昌哈尔滨常州烟台南宁温州石家庄太原珠海南通扬州贵阳东莞徐州大庆佛山威海洛阳淮安呼和浩特镇江潍坊桂林中山临沂咸阳包头嘉兴惠州泉州三亚赣州九江金华泰安榆林许昌新乡舟山慈溪南阳聊城海口东营淄博漳州保定沧州丹东宜兴绍兴唐山湖州揭阳江阴营口衡阳郴州鄂尔多斯泰州义乌汕头宜昌大同鞍山湘潭盐城马鞍山襄樊长治日照常熟安庆吉林乌鲁木齐兰州秦皇岛肇庆西宁介休滨州台州廊坊邢台株洲德阳绵阳双流平顶山龙岩银川芜湖晋江连云港张家港锦州岳阳长沙县济宁邯郸江门齐齐哈尔昆山柳州绍兴县运城齐河衢州太仓张家口湛江眉山常德盘锦枣庄资阳宜宾赤峰余姚清远蚌埠宁德德州宝鸡牡丹江阜阳莆田诸暨黄石吉安延安拉萨海宁通辽黄山长乐安阳增城桐乡上虞辽阳遵义韶关泸州南平滁州温岭南充景德镇抚顺乌海荆门阳江曲靖邵阳宿迁荆州焦作丹阳丽水延吉茂名梅州渭南葫芦岛娄底滕州上饶富阳内江三明淮南孝感溧阳乐山临汾攀枝花阳泉长葛汉中四平六盘水安顺新余晋城自贡三门峡本溪防城港铁岭随州广安广元天水遂宁萍乡西双版纳绥化鹤壁湘西松原阜新酒泉张家界黔西南保山昭通河池来宾玉溪梧州鹰潭钦州云浮佳木斯克拉玛依呼伦贝尔贺州通化朝阳百色毕节贵港丽江安康德宏朔州伊犁文山楚雄嘉峪关凉山雅安西藏四川广东河北山西辽宁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海南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台湾内蒙古广西宁夏香港澳门

非遗传承人吴元新把“土布”变时尚品 在抖音让非遗“活”起来

传承 传承人 在抖音 抖音

天蓝云白,海蓝浪白……蓝白之色,就像是大自然的本初之色。

南宋匠人们用蓝草,把天和海的颜色印染在棉布上,代代流传,终在明清成为了人间最常见的颜色。蓝印花布制作的襁褓、衣物、被面……从出生到嫁娶到去世,伴随着普通百姓们度过一世的时光,也获得了“衣被天下”的赞誉。

一件蓝印花布,在染色时由绿变蓝、由蓝转青,不断氧化不断颜色加深;在人们的使用过程中,又逐渐磨损褪色,却因沾染生活气息而愈发清美。外国友人曾对吴元新说:“蓝印花布是有生命的”。

身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多年来,吴元新辗转21个省份,收集来近5万件蓝印花物件。对着这些千姿百态的蓝印花布,吴元新对艺术大师张仃所说的“清新之气,自由之气,欣欣向荣之气”,更是感受深刻。

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蓝印花布的蓝白之色,能在人间重新“活”起来。

“土布”和“洋布”

吴元新和蓝印花布打了一辈子交道了。

从小开始,奶奶纺纱、母亲织布、父亲染色的画面,就是吴元新记忆里最深的底色。吴元新的家虽在江苏启东城区内,却是保有土地的地道农民。就像课本里典型的“男耕女织”家庭一样,吴元新的长辈们在江南土地上轮种着稻棉,衣食自给。

直到上中学,吴元新才发现,原来城里的孩子穿的都是用“布票”买来的、机器纺织的“洋布”。再看看自己身上的“土布”,少年吴元新突然觉得有些自卑和不好意思。母亲安慰他:“这是我们自己织出来的布,我们只要穿得干干净净的,不比他们差。”懵懵懂懂的吴元新也就没有多想。

1976年,吴元新初中毕业时,当地组织了一批原来从事印染的小业主,建立了一个蓝印花布的印染作坊,一边帮老百姓染布,一边做一些出口外贸的产品。

在家庭的耳濡目染下,十六七岁的吴元新觉得自己纺纱、自己织布、自己印染,会是一份“好玩”的工作,于是第一个报名进入了印染作坊。但真正跟制作工艺打起交道来,才发觉每天重复做着同样的事是多么枯燥无趣。更何况,在那个重工业更受重视、纺织业正在被机器替代的年代,手工印染实在不是什么让人向往的工作,甚至让吴元新有些“抬不起头”。

吴元新打起了退堂鼓,觉得自己还年轻,不如趁早换一个工作。母亲同他说:“条条蛇都是咬人的。”哪个行业都不容易,都要付出,而“荒年饿不死手艺人”,学会了一门手艺,一辈子都能生存。

吴元新把母亲的话听了进去,开始正视这份工作,沉下心学习。“当我真正学下去的时候,感觉有学不完的东西。我每天都是第一个到染坊,最后一个出来的。”

当时有客商来采购,吴元新和同事们穿着的确良“洋布”接待,客商反而穿着他们看不上的“土布”。但那些“土布”做成了衣服,穿在他们身上,怎么显得比“洋布”还时尚?吴元新心底想着:“土布”好像也不那么“土”嘛。

“一个人”的传承

1982年,在单位的支持下,吴元新考入宜兴陶瓷学校美术专业。3年学习中,吴元新没有和陶瓷结缘,反而因为从陶瓷等技艺上借鉴、琢磨蓝印花布的纹样创新,成为图案画得最好的学生。毕业后,吴元新留校教授图案设计,还带动学生们集思广益。他把设计出来的纹样寄回原来的印染厂里,给学生们换取报酬。

1987年,全国第一家旅游工艺品研究所在南通筹建,蓝印花布成为其中一项研究内容。吴元新应聘而归,一头扎在蓝印花布的纹样设计研究中。

早在印染厂工作时,为了满足客商对纹样设计的要求,吴元新就经常走街串巷,或是通过亲朋好友联系,收集民间流传下来的蓝印花布实物,仿制纹样,再重新组合。

有时他听到某地有蓝印花布,赶过去时,却是老人已经过世,生前吃穿用度的物品按照习俗一并都烧去了。次数多了之后,吴元新开始觉得有些不是滋味,一种对蓝印花布的情感和责任感悄然在心底发芽:要和时间赛跑,把民间流传着的蓝印花布都“抢”下来。

1996年,研究所被一家鞋帽厂兼并,他从事了10年的蓝印花布研究设计岗位将不复存在,整个南通可能也就剩下二三十位师傅。36岁的吴元新第三次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

跟着鞋帽厂转行,意味着稳定的“铁饭碗”。但是36年前在吴元新心中播下的蓝印花布“种子”,已经慢慢长成了一棵大树。反复思量之下,他终究无法放下蓝印花布,选择了最为艰难的一条路:带着蓝印花布“下海”。

当年,他的藏品曾被客商借去上海进行展览。受此启发,吴元新耗尽几乎全部家产,在南通一家公园内租下三间房子,办起了自己的“南通蓝印花布艺术馆”。

白天,他在馆里接待参观游客;晚上,就设计纹样和产品,或者兼职为广告公司干活。每到周末,吴元新就把蓝印花布产品送到上海去交易。为了省钱,他坐晚上出发的轮船,第二天白天到上海,交易完当天就返回。

如此三年,艺术馆终于实现收支平衡,能够“活下去”了。2002年,南通市政府投资在新址上扩建了“蓝印花布博物馆”。2006年,吴元新成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和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活着”的蓝印花布

吴元新深知,艺术馆也好、博物馆也好,“从娘胎里就是要创新的”,只有做出现代人能够接受的新产品,才有存活的可能。

吴元新将其称之为“活态传承”:只有确确实实被老百姓所使用、在市场中经受住验证,而不是放在博物馆里只供人参观的,才是真正的传承。

他的女儿吴灵姝对此有着自己的见解。在北京上大学时,吴灵姝对回家传承蓝印花布没有一点兴趣,只想留在北京工作。小时候,家里堆满了父亲收集来的蓝印花布,忙的时候甚至顾不上她吃饭。吴灵姝委屈地问:“到底我是你女儿,还是蓝印花布是你女儿?”

临近女儿毕业,吴元新带女儿走访曾给他莫大支持的作家、艺术家朋友,“出动”冯骥才、韩美林等大师帮他做“说客”。在张仃家中,吴灵姝见到大师日常起居都穿着蓝印花布衣物,忽然觉着有种特别的神采。她同意回来试试。

刻板、刮浆、染色……吴元新坚持着传统手工工艺,为每块蓝印花布赋予独特的“灵魂”。他把传统形容成放风筝的“线”,女儿用专业思路和年轻人的眼光设计出来的纹样和产品,就是在天上灵动的风筝,把蓝印花布带向更高、更远的地方。

去年,女儿带着自家一套三件产品在抖音参加了一场直播。吴元新本以为能卖出个十几二十套就不错了,没想到上架的200套直接秒光,后面再加的300套也全部售罄。一场直播下来,销售量差不多达到全年线下销售的两成。

后来,他与学生林栖创立的服装品牌“生活在左”合作,开发蓝印花布服饰,在抖音上同样销量可观。数据显示,仅半年时间,通过抖音短视频和直播,服装品牌“生活在左”(抖音号@生活在左)与吴元新合作的2款蓝印花服饰,成交额突破200万元。

吴元新表示,林栖对传统蓝印花布在制作上做了创新,让蓝印花被更多年轻人了解。自己与林栖合作将蓝印花布的工艺运用到服饰设计上,合作推出的蓝印花布系列服饰,已经走上了国际舞台。

吴元新恍然大悟,原来年轻人玩的东西有这么大的影响力。他也开始琢磨着在抖音上做一做传播和电商,让博物馆里的展品跟更多人见面。94岁还在纺纱的母亲、牙牙学语时就会说“蓝印花布”的外孙女,在吴元新的抖音短视频里都是蓝印花布的活名片。

吴元新一直记得一个故事:在启东,有次他正好碰见一位老奶奶在晾晒蓝印花布,有小时候穿的布袄,也有出嫁时的被面枕套。枕套本来有一对,分别是蓝底白花和白底蓝花,梅兰竹菊的纹样象征着四季幸福。枕套中的一只已经在老伴去世时被“带走”了,剩下那只也要在老奶奶去世时“带走”。吴元新登门拜访八九次,请老奶奶的子孙后辈多次做工作。他对老奶奶说:“如果你把它们‘带走’了,你的故事只有一个人知道,但如果留在我的博物馆里,你的故事就会有更多人知道。”

看着手上那方小小的手机屏幕,吴元新心中明白,现在会有千千万万人知道蓝印花布的故事了。

来源: 手机江西台

相关内容

时薪400元“轻松”兼职 银川检察官提醒警惕“手机口”诈骗

近年来,诈骗分子为了逃避打击,另辟蹊径,通过社交软件发布大量“轻松赚钱”“高薪报酬”等招聘信息诱惑网友,利用“手机口”实施诈骗。尤其是未成年人,因缺乏正确认识,更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2023年5月,学生小刘通过某网站链接看到“兼职,打电话”···

风靡全城!银川万人双选会,青年才俊集结中!

大家好,关注初夏Qa不迷路,我是初夏Qa,今天带来以下文章银川市举办“引凤归巢”招才引智大会,吸引近6000名大学生参加。此次活动共提供1.1万余个就业岗位,涵盖了新型材料、清洁能源、装备制造等17个产业行业领域。同时,网络招聘会和直播带岗···

银川启动万人双选会 吹响青年人才“集结号”

中新网银川10月19日电 (记者 李佩珊)10月19日,由银川市委、银川市政府主办的“十万大学生留银川专项行动”之“引凤归巢”招才引智大会暨2023年秋季高校毕业生双选会正式拉开帷幕。当天,300余家企事业单位现场提供涵盖新型材料、清洁能源···

银川首批62名“科技副总”赴53家企业任职!

来源:【宁夏日报】10月16日,银川市科技局联合银川市人才局下发了《银川市选聘企业兼职“科技副总”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以下简称办法),进一步鼓励引导广大人才服务和支撑银川市创新发展引领市建设。《办法》提到,“科技副总”在两年聘任期内,···

老公发工资了,在银川这个大城市当公务员,你猜工资多少?

老公发工资了,在银川这个大城市当公务员,你猜工资多少?银川,作为宁夏自治区的首府,不仅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还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机遇的现代都市。在这座城市,有着众多的公务员,他们为了更好地服务社会、国家,为了一个稳定的职业和收入,不断努力工作···

在银川工作6年,每天省吃俭用,依旧入不敷出

在银川工作6年,每天省吃俭用,依旧入不敷出六年前,我踏上了来到银川工作的旅程,心怀憧憬,梦想着未来的美好生活。然而,现实却远比我想象中的艰辛和挑战更多。六年过去了,我仍然每天省吃俭用,却依旧入不敷出。这段时间的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生活的不易···

43岁的我,在银川外企年薪25万,通宵送外卖,过得苟延残喘

43岁的我,在银川外企年薪25万,通宵送外卖,过得苟延残喘随着时间的流逝,生活仿佛是一场不断转变的旅程,有时充满惊喜,有时则充满挑战。在这个数字时代,我们不断追逐着更高的生活品质,但同时也常常迷失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我是一名43岁的职场人···

这4个“中间人”支撑起一个银川与缅北互通的诈骗端口

有人想不劳而获想月入上万于是走了偏门斜道信了“高薪兼职”干起了“中间人”的活儿几部手机,几条转接短线简单的“GOIP”设备便支撑起一个与缅北互通的诈骗端口8月11日,贺兰县公安局刑侦大队反诈专班成功捣毁1个利用“GOIP”设备实施电信网络诈···

在银川的我月薪8250,我存下了4万,超过了60%的同龄人

在银川的我月薪8250,我存下了4万,超过了60%的同龄人在如今的社会,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涌入城市,追求着更好的生活质量和职业发展机会。银川,作为宁夏自治区的首府,也吸引着大批年轻人的目光。作为其中 之一,我不仅在这座城···

在银川的我月薪8350,我存下了6万,超过了60%的同龄人

在银川的我月薪8350,我存下了6万,超过了60%的同龄人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拥有了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月薪也有了一定的增长。然而,如何在有限的薪水下实现理财目标,成为了许多年轻人共同面临的问题之一。在这个背···

银川警方破获一起特大跨境电信网络诈骗案件

抓捕组押解犯罪嫌疑人返回银川。 银川市公安局 供图中新网银川5月28日电 (杨迪)记者28日从银川市公安局获悉,5月19日,在公安部刑侦局和宁夏公安厅的大力支持下,在银川市公安局的统一指挥下,银川市“11·11”特大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专案组在···

在银川的我月薪8400,我存下了3万,超过了60%的同龄人

在银川的我月薪8400,我存下了3万,超过了60%的同龄人作为一个生活在银川这座充满活力和机遇的城市的年轻人,我有幸在这里找到了一份月薪8400元的工作。在这个数字背后,是我不懈的努力和理财经验的积累。今天,我想分享一下自己的经验,探讨在高···

银川市“12345一号通”平台接线量突破130万件

银川新闻网讯(记者 陈玲)7月10日,银川市“12345一号通”平台接线量突破130万件。截至记者发稿时,平台累计受理市民诉求已达1300021件,其中热线及多媒体受理1186322件,超出受理范围及无效电话达113699件。办结量达117···

44岁的我,在银川外企年薪30万,通宵送外卖,过得苟延残喘

《44岁的我,在银川外企年薪30万,通宵送外卖,过得苟延残喘》近年来,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和生活成本的不断攀升,越来越多的人陷入了双重职业的泥淖中,为了维持高昂的生活负担而不得不放弃宝贵的休息时间,勉强苟延残喘。这是一个关于我44岁的故事,我···

46岁的我,在银川外企年薪25万,通宵送外卖,过得苟延残喘

46岁的我,在银川外企年薪25万,通宵送外卖,过得苟延残喘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迅猛,城市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然而,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有一些人为了生存和发展,不得不付出更多的努力和牺牲。本文将讲述一个46岁的银川外企职员,他每天在外企···

在银川,我们俩夫妻每月工资总收入8900,生活艰辛

在银川,我们俩夫妻每月工资总收入8900,生活艰辛银川,作为宁夏自治区的首府,曾经是黄河上游地区的商贸中心,也是人们憧憬的生活之地。然而,对于我们这对年轻夫妻来说,银川并没有带来如期望的繁荣和舒适。每个月,我们夫妻的总工资只有8900元,···

地评线丨陪诊已现 但愿规则别迟到

来源:【银川新闻网】就医陪诊,银川也有了,且不止一个团队。他们选择抖音等视频平台介绍宣传业务,感兴趣的人不少。有咨询服务与价格的,也有表示想加入的。这算是种新业态,从网友留言看,亦显支持之意。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于初始期尽早明确规则,才能更···

44岁的我,在银川外企年薪45万,通宵送外卖,过得苟延残喘

**44岁的我,在银川外企年薪45万,通宵送外卖,过得苟延残喘**在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里,人们渴望拥有更好的生活,追求更高的物质享受,然而,有时候命运却会让我们陷入一种无法自拔的困境。我,一个44岁的普通人,在银川一家外企拿着年薪45万的高···